Search


我曾在新竹待超過8年
(對,戀愛同居生小孩)
深深理解因應科技產...

  • Share this:


我曾在新竹待超過8年
(對,戀愛同居生小孩)
深深理解因應科技產業而生的竹科媽媽
真的很辛苦
她們或許不缺錢
但每天過著偽單親、自立自強的生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52041828576961&id=155146678266484

《竹中生家庭圖鑑——竹科爸爸》

1. 年輕時多半住在金山街,對未來抱著不安的同時又有點興奮,將自己的人生投入在竹科。

2. 小孩誕生後想要讓他有美好的生活與未來,因此更加努力工作。

3. 在養育孩子的壓力下,妻子辭掉了工作在家帶小孩。自知自己犧牲了妻子的職場生涯,也知道自己已經是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因此更強迫自己投入工作。

4. 經常看到孩子在睡覺。平日睡醒時孩子已經出門上學,晚上加班回來後孩子已經睡了。只能偷偷吻一下孩子的額頭然後去洗澡睡覺。

5. 假日時難得可以跟孩子出門玩。但隨著年紀漸大、體力不支、公司內要處理的責任日益增加,假日跟孩子出遊的時間也變少了。

6. 孩子長大後,因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的焦慮,也讓孩子在假日去補習或是學才藝,因此相處的時間變得更少。

7. 受公司文化影響甚深,對於孩子的教育經常以投資報酬率為出發點。尤其當孩子進入到國高中階段,說想學跳舞、熱音等才藝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會讓你學測成績更好嗎?」

8.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隱含「良率」思維,不希望孩子經歷太多徒勞無功或是無法對長遠未來有幫助的活動或事情。也因為這樣,時常無法接受竹中兒子熱衷社團的行為。

9. 經常用自己在業界、公司看到的人事物當例子,對孩子和妻子說教。

10. 明明自己除了出錢之外根本沒付出多少心力跟孩子溝通,卻老是用對待「下屬」的態度來跟妻子討論教育。

11. 然而家庭終究不是業界,竹中兒子也不是公司員工,因此竹科爸爸的介入往往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12. 忽然有一天,發現兒子已經長大,變得結實高大,那個曾經在自己肩膀上的孩子已經不再跟自己洗澡或是談天了。

13. 竹科爸爸發現自己已經無法跟兒子討論多少話題。他無法理解兒子喜歡的球星、無法理解兒子玩的遊戲有什麼樂趣、更無法理解兒子為什麼會喜歡那些看起來會閃到腰的街舞或是很吵很吵的重金屬音樂。

14. 偶爾,他會想要關心自己的兒子,卻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從何問起。因此只能問那個自己長期關心但兒子已經感到厭煩和痛苦的話題:「你最近在學校課業怎樣?老師教的聽得懂嗎?你化學成績有點退步,要不要找家教?」

15. 他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感受到兒子對他的敬意,而自己的愛意也無法再傳給竹中兒子。

16. 有時候,他會躺在床上,背對妻子,問她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兒子都不想跟他說話?

17. 竹科爸爸多半是愛兒子的人,但他們被商場的風雨折騰太久,以致於他們往往變得功利,而忽略「教育」並不僅僅只是學業、能力上的「投資」。

18. 竹科爸爸自認自己為家庭付出很多,但因為缺乏陪伴,往往在兒子步入高中時候,發現自己好像失去了兒子。

19. 看著兒子與自己漸行漸遠,感到十分難過,但不願意透露自己的思念與痛苦。

20. 如果遭逢中年失業,在家又感受不到溫暖,往往開始追求奇怪的新興宗教,成為新竹地區特殊的信仰地景。

21. 有很多竹科爸爸是seafood還有妙X的信徒。

22. 這種舉動經常讓兒子更厭惡他們。而竹科爸爸最終也忘記自己曾經迫切尋回親子之情的初衷。

23. 兒子長大後,只覺得自己的父親像是一個裝入蒼白靈魂的空殼。雖然內心知道他很可憐,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湧出一股惡意,放棄同理父親的處境。

24. 父與子終將在竹北太太的眼眸裡理解彼此如俄羅斯娃娃般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屆時,厭惡與憎恨都將不再具有意義,因為他們難以說明誰是誰悲慘的原因,而誰又是結果。他們看似是不同的兩代,但實際上彼此互為表裡。他們不是兩個人,而僅僅只是一種命運;最終,載著這一切「理解的不可能」、「羞辱」、「傷害」的是他們生命裡包容他們最多的人——「竹北太太」。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View all posts